一、每日“三查”
線路:上班前巡檢供電與信號線,發(fā)現(xiàn)破皮、松動或氧化立即絕緣包裹或重接。
外觀:主機、避雷器外殼無變形;合金線無斷股、松弛,防止誤報與失效。
報警:模擬越界觸發(fā),確認聲光、短信、閉鎖停機三級聯(lián)動在0.5 s內完成。
二、每周“三清”
清塵:設備表面用軟布+防靜電清潔劑;圍欄周邊雜草、煤渣全部割除,保證傳感器視野。
清記錄:導出本周報警日志,用Excel做熱力圖,發(fā)現(xiàn)高頻誤報區(qū)域即重新標定坐標。
清隱患:檢查易損件——保險絲、繼電器、UWB天線,壽命到期提前更換。
三、每月“三測”
測定位精度:用標準礦工卡在邊界來回走“S”形,誤差>±50 mm即重新標校。
測模式切換:生產→檢修→調試三模式一鍵切換,確認靜默時段不誤報警、不丟數(shù)據(jù)。
測后備電源:斷開主電,UPS應維持≥4 h,并能在低電量前自動推送短信到值班手機。
四、特殊天氣“一加檢”
暴雨、沙塵后24 h內增加一次檢查,主要查看接頭進水、鏡頭積塵,必要時拆機烘干。
五、臺賬管理
所有檢查、更換、校準記錄實時錄入“礦山電子圍欄云平臺”,二維碼一掃即可追溯,確保責任到人,隱患歸零。
礦用電子圍欄系統(tǒng):實際操作與維護要點
上一條:礦用電子圍欄系統(tǒng):實際操作與維護要點 | 下一條:礦用立井信號裝置:千米井下“紅綠燈” |